尊敬的家长朋友们:
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,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,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(以下简称“双减”),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我校积极思考并探索推进五育并举、融合育人的策略。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是每个家庭最为关心的问题,学校一直以来都致力于为孩子的全面发展。
为积极响应中共中央、国务院提出“双减”意见,落实中小学生“作业、睡眠、手机、读物、体质”五项管理的号召,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、家庭、社会协同育人机制,形成教育合力,让每一个孩子能够拥有阳光心态和强健体魄,我校拟定了五项管理措施,请家长阅读相关内容,理解、支持、配合学校,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,全面发展。
一、适度适量、作业高效
学校举措:
针对《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》,我校积极贯彻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“减负”工作的指示精神:
1、关于作业量。小学一、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,三至六年级家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1小时。节假日学生每天的书面作业总量不得高于平时作业量的要求。
2、关于作业布置。各年级根据实际情况,按照有关要求布置假期作业,要体现其科学性、针对性和灵活性。年级统筹各学科作业量,确保作业均衡,各学科统筹本学科作业量及体现出分层性和弹性。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,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。严禁布置重复性、惩罚性练习;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。
3、关于作业批改。不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;不要求家长检查、批改作业。
家庭教育建议
1、培养自觉性。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,建议家长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计划,培养孩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,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。
2、鼓励自主性。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,如孩子学习中需要帮助,家长指导要注意分寸,家长可以先给予提示,然后让孩子独立思考,认真完成相关学习任务。
3、避免随意性。建议家长不要随意给孩子布置额外的书面作业,不要根据自己的爱好或出于焦虑与攀比心理给孩子报大量补习班,不额外增加孩子的学业负担。
4、杜绝强制性。个别学生经努力仍完不成书面作业的,也应按时就寝。家长不要强制孩子完成作业才能睡觉,可在作业本上说明情况,或者告知老师,及时终止作业,按时就寝。
二、合理作息、保证睡眠
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》规定:小学生每天睡眠应不少于10小时、中学生每天睡眠应不少于9小时。
1、宣传到位。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,普及科学睡眠知识,明确小学生最佳睡眠时间应达到10小时。
2、到校时间。我校学生到校时间为8:20,请孩子们在家吃好早餐后再到学校,不宜太早到校,建议8:00至8:15到校。
3、建议午休。学校建议每天中午午休40—60分钟。
4、统筹作业。班主任统筹每天作业总量,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。
5、准时放学。1-6年级非参加课后服务放学时间为下午4:00(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,需要参加体育锻炼1小时,放学时间为下午5:00),参与课后服务的学生放学时间为下午17:40。
家庭教育建议:
1、规律作息。帮助孩子制订作息时间表,促进学生自主管理、规律作息、按时睡觉。小学生睡觉时间一般不晚于21:20。
2、加强沟通。家长关注孩子的每日睡眠时间,及时与班主任老师沟通交流,若确实有作业未完成等特殊情况,以学生睡眠时间为准,向老师报备即可。
3、营造环境。要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。屏蔽噪音,确保学生身心放松、按时安静就寝。
4、适当安排。请家长减轻孩子课外培训负担,适当安排体育锻炼、家务劳动、亲子活动,保障孩子有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。
三、管好手机 防止沉迷
为保护学生视力,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,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,根据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》,我校特制定《学校学生手机管理办法》:
1、手机有限带入校园。学校对学生手机管理做出明确规定,学生原则上不能将手机(含智能手表)带入校园,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,须经学生家长同意、书面提出申请,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班级统一保管,禁止带入座位。
2、提供电话。如学生有特殊情况需要联系家长,可通过班主任、任课教师、校园公用电话(办公室、门卫室电话)等形式与家长联系。
3、书面申请。如学生确需要携带手机(含智能手表)入校,需家长监护人提供书面申请,且入校后,手机交班主任管理,禁止将手机带入座位。
1、讲清利弊。请您为孩子讲解使用手机的利弊,帮助孩子养成科学使用手机的习惯。
2、做好约定。请您提前和孩子做好约定,明确手机用途和使用时长。
3、以身作则。家长们要以身作则,言传身教,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。科学合理使用手机,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,切忌自身沉溺于手机和网络。
4、关心孩子。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,关注孩子心理健康,防止孩子因为情感缺失等原因而沉迷于网络和手机游戏。
四、热爱阅读 优选读物
根据《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》学校禁止任何人以任何形式进校销售课外读物,禁止任何人强制或者变相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。学校组织学生在班级阅读、到图书室阅读、借阅学校图书自主阅读,加强阅读习惯的培养。
1、严格把关。按照“初选、评议、确认、备案”的程序确定推荐读物,对进入校园的课外读物严格把关。
2、书香校园。设立班级图书角、学校图书室,拓宽学生阅读渠道,让阅读充盈孩子们的生活。
3、阅读活动。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,如读书节、图书跳蚤市场、课本剧展演、评选阅读小明星、图书漂流等,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,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。
1、重视阅读。建议家长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,关注阅读书籍的内容导向,在书店、图书馆,以学校推荐书目为重点,为孩子购买一些适合的书籍,培养从小爱读书、勤读书的好习惯。
2、亲子共读。加强亲子阅读时间,抽时间更多陪伴,和孩子一起读书,分享读书成果,营造家庭读书氛围,为孩子终生爱读书打下基础。
3、参与活动。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读书活动,在活动中展示风采,增强读书的兴趣,树立自信,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快乐。
五、科学锻炼,提升体质
根据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》,体育活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,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,有助于提高学生组织能力,通过相互合作,培养集体主义精神。
1、认真落实。我校认真贯彻落实“学校体育工作条例”和教育部“关于落实保证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时间的意见“精神,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课外体育活动,每天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,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眼保健操。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,4:00—5:00全班同学在校内由老师组织进行体育锻炼。
2、健康检测。学校定期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和视力情况检查,根据体质健康检测相关数据进行分析,制定相应工作计划。
3、体育课程。组织上好体育课,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,三至六年级每周3节体育课,帮助学生掌握1-2门体育技能。
4、社团活动。每周根据各年级各年龄段孩子不同情况,开展篮球、足球、羽毛球、跳绳、田径、健美操等特色体育项目社团活动。
1、积极引导。家长坚持“身体是学习的本钱”,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校外体育锻炼,选择适合孩子身心特点的运动项目,确保在周末能延续一小时锻炼。
2、爱护视力。家长需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用眼习惯,保持眼部卫生。控制手机等电子产品的长时间使用,爱护视力,关注孩子视力健康。
3、亲子锻炼。鼓励孩子每天坚持校外体育活动,增强体质。开展亲子体育锻炼活动,营造和乐的家庭氛围,给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。
4、运动自护。引导孩子在体育锻炼中克服困难,培养意志品质,同时也要量力而行,锻炼时注意安全,做好准备活动,以免造成运动损伤。如孩子身体不适,请及时告知老师,我们会根据孩子的情况调整锻炼内容或安排体育见习。
六、课后服务,满足需求
1、服务时间。学校课后服务实行“5+2”方式,每周一至周五提供课后服务,学生自愿参加,时间是下午4:00至5:40;如仍不能来接小孩,请家长向班主任提出要求,学校提供延时托管服务。
2、服务形式。学生自主作业、自主阅读,组织阳光体育、社团活动等;不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,不集中辅导,不另外增加作业。
七、减少考试,促进发展
1、压减考试次数
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,三、四、五、六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,不组织周考、月考、单元考试。
2、考试结果呈现
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,一般分4至5个等级。考试结果不排名、不公布,以适当方式告知学生和家长。
尊敬的各位家长,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,落实好“双减”“五项管理”工作,离不开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协作。让我们家校携手,共同助力孩子全面发展,健康成长!
深圳市红桂小学
2021年9月16日